科学评价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
浏览:次|评论:0条 [收藏] [评论]
科学评价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 王维兴 (中国金属学会 北京 100711) 010-65133322-1623 13651002795 信箱: yejinbu@126.com 全球大气温室效应与日俱增,引起了…
科学评价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
王维兴 (中国金属学会 北京 100711)
010-65133322-1623 13651002795
信箱: yejinbu@126.com
全球大气温室效应与日俱增,引起了地球人的极大关注。为减缓温室效应的增长速度,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在研究和探讨。
1. 全球CO2排放的分析
据国际钢铁协会分析,2001年全世界按经济行业分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4个行业(公共、供电与供热占37%,内部交通占18%,制造业和建筑业占17%,住宅占8%)占总排放量的80%。
全球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21%左右。在工业领域中,化工和石油化工类占23%,水泥为18%,钢铁占15%,有色金属占7%,食品和烟草占5%,纸浆、造纸、印刷占5%,其他产业占24%。全球钢铁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的3%~4%。2006年全球吨钢CO2排放量为2.1t。
近年来,全球钢铁工业全面推进钢铁循环利用;将冶炼炉渣去制造水泥,大大减少了水泥生产过程中CO2的产生。钢铁工业广泛推广应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使全球每年减少6亿t的CO2排放。
2. 我国钢铁工业的CO2排放
2010年中国产钢6.2665亿t,占全球钢总产量的44.90%;铁产量为5.9021亿t,占全球钢总产量的57.24%。由于我国钢铁生产中的铁钢比高,电炉钢比例低,以及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和冶金装备容量偏小等原因,使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量占全球钢铁工业CO2总排放量的51%,而欧盟为12%,日本为8%,俄罗斯为7%,美国为5%,其他国家17%。
我国钢铁生产中的铁钢比高,是吨钢综合能耗高, CO2排放高的主要原因.2010年我国铁钢比为0.9440,比上年降低0.0139.国际平均为0,54,我国比国际平均高0.4. 铁钢比高0.1, 吨钢综合能耗高50kgce/t.
大气中CO2排放的主要来源有20%是来自燃烧碳素引起的。降低钢铁生产过程中CO2排放,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要节能降耗。我国钢铁生产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80%左右,炼铁工序能耗占钢铁联合企业的总能耗50%以上,其主要用煤工序就是炼铁用的燃料(焦炭+煤粉)。所以,从宏观上讲,钢铁工业降低吨钢综合能耗,就是减少CO2排放;从具体工作上来看,降低炼铁燃料比就是减少CO2排放工作的重点。
2010年,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能耗和炼铁指标取得了历史最好水平,详见表1.
工序能耗,kgce/t |
高炉炼铁 |
|||||||||
|
烧结 |
焦化 |
炼铁 |
转炉 |
电炉 |
轧钢 |
燃料比,kg/t |
焦比,kg/t |
煤比,kg/t |
风温,℃ |
2010 |
52.65 |
105.89 |
407.76 |
-0.16 |
73.98 |
61.69 |
519 |
369 |
149 |
1160 |
2009年 |
54.52 |
113.97 |
410.55 |
2.78 |
73.44 |
61.90 |
518 |
374 |
145 |
1158 |
增减,% |
-3.43 |
-7.09 |
-0.68 |
-195.76 |
0.79 |
-9.34 |
-1 |
-5 |
+4 |
+2 |
从表1可看出,2010我国钢铁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是取得了显著成绩,特别是高炉炼铁燃料比下降是在入炉矿含铁品位下降1.08%条件下所取得的,且下降幅度较大,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量的降低。
国际钢铁协会公布2006年世界平均炼铁燃料比为543kg/t,德国Deutschland的燃料比为486kg/t,是国际先进水平. 2010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炼铁燃料比为518kg/t(尚缺少小块焦比),是低于国际平均炼铁燃料比.这说明我国吨钢CO2排放量也是低于国际平均水平.只是我国钢的产量大,才造成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总量大.
3. 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居世界第一,是社会发展阶段特殊性决定。
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正处在国民经济建设的高涨时期。社会发展需要5亿我钢材来支撑经济建设正常发展。中国钢材使用的最大量是用于基本建设,包括房屋、道路、交通、公共辅助设施等。这充分体现出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是处于社会基本建设阶段。用于基本建设的钢材返回社会中的废钢需要30~50年。这就使我国是处于废钢短缺阶段,并且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较大的改观。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我国钢铁生产流程是以高炉炼铁的长流程为主。国际钢铁协会的技术分析报告指出,西方传统高炉流程的生产企业,吨钢CO2排放量在1.7t左右;而完全使用废钢为原料进行生产的电炉炼钢企业,吨钢CO2排放只有0.4t。这就说明了我国钢产量占世界的44.90%,而钢铁工业CO2排放量占世界51%的原因。
我国钢铁工业能耗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10%左右。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有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小高炉,小转炉仍在生产,而且环保设施也不完善。目前,宝钢、鞍钢、武钢、首钢、马钢、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综合设备、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如2010太钢高炉入炉焦比为325kg/t,喷煤比为171kg/t,热风温度为1218℃、炼铁工序能耗为365.58kgce/t宝钢高炉焦比为300kg/t,喷煤比为169kg/t,风温为1213℃等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这些企业的能耗和CO2排放量均属国际先进水平.但是我国仍有一批落后小冶金设备在生产,这说明我国钢铁企业发展是处于多层次,不同技术水平共存阶段。
近年来,我国加快了高炉大型化进程,至2009年上半年,我国已拥有大于1000m3以上容积的高炉26多座,大于4000m3级高炉已拥有14座,津唐公司曹妃甸5500m3高炉已投产,沙钢5800m3高炉已投产。高炉大型化会促进炼铁降低CO2排放,这是我国炼铁技术发展的主流。
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,还会推动钢产量的升高。但是,中国钢铁工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加快会有力进促进CO2减排工作是向良性方向发展。目前,我国已有三分之一的冶金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一批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焦炉、烧结机、高炉、转炉和电炉还会相继投产,还会促进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。如在建的大于1000m3以上容积的高炉就有24多座。总体上讲,我国钢铁工业吨钢CO2排放会逐年降低。
4. 钢铁企业降低CO2排放工作的重点是在炼铁工序
近几十年,我国钢铁生产仍将是要以高炉长流程为主。因为废钢的短缺还会费在较长时间内存在,大多数成功的非高炉炼铁是要在特定条件下去实现的。高炉炼铁工序能耗要占钢铁联合企业总能耗的50%~60%。所以,减少CO2排放的重点工作要放在炼铁工序。高炉炼铁所需要的能源有78%来自碳素燃烧(焦炭和煤粉),19%来自热风带入,3%为原料的化学热。说明高炉炼铁节能工作重点是降低燃料比.
2006年国际钢铁协会公布,世界高炉平均燃料为543kg/t,德国Deutshland为486kg/t,中国台湾为488kg/t,欧盟15国平均为494kg/t,南美洲为496kg/t,日本为498kgt,韩国为503kg/t,北美为510kg/t,中国为555kg/t。
我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中尚没有高炉炼铁燃料比这个项目,建议应增补这一统计项目,以利于我国钢铁企业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对比。燃料比的内容应包括:焦比+煤比+小块焦比。而且煤比的数字是不能用析算系数来换算,要用实际喷煤量数值。目前,我国高炉使用小块焦的方法有3种。一种为中心加小块焦,一种为在烧结矿中混装小块焦,一种为焦炭分级入炉中使用小块焦,2008年我国2000m3以上容积的高炉大多数使用小块焦比例在30~40kg/t。宝钢1号高炉焦丁比为13kg/t,为最低;太钢1800m3高炉小块焦比为97kg/t,为最高。2008年我国部分高炉燃料比较低的高炉见表2。
表2 2008年部分高炉燃料比情况
企业 |
首钢迁安 |
马钢 |
宝钢 |
太钢 |
|||||
炉容,m3 |
1号,2650 |
2号,2650 |
A,4000 |
B,4000 |
1号,4063 |
2号,4706 |
3号,4350 |
4号,4747 |
4350 |
燃料比,kg/t |
487.21 |
486.81 |
453 |
466 |
497.81 |
498.83 |
491.74 |
499.00 |
504 |
焦比,kg/t |
300.48 |
295.01 |
288 |
290 |
326.22 |
286.14 |
299.44 |
292.84 |
292 |
煤比,kg/t |
158.00 |
164.17 |
135 |
144 |
161.93 |
190.27 |
172.09 |
183.35 |
197 |
小块焦比,kg/t |
28.73 |
27.62 |
30 |
32 |
9.66 |
22.42 |
20.21 |
22.81 |
15 |
从表2可看出,我国一批大型高炉的燃料比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说明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先进的高炉炼铁技术,只是全国技术的普级与提高不够。
中国炼铁燃料比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,中国炼铁产业集中度低,是处于多层次,不同生产结构,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共同发展阶段。小高炉的工序能耗要比大高炉高出50~80kgce/t,所使用的原燃料质量也要比大高炉所用的质量差。所以说,小高炉的CO2排放量是一定会比大高炉排放的要多。因此,我国要加大淘汰落后小高炉的工作力度。
4.降低炼铁燃料比的因素分析
影响高炉炼铁燃料比的因素有上百种。不可能只望采用了3~5项技术就可以实现低燃料比。要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去分析各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哪,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综合治理。如我国中小高炉的热风温度普遍低于大高炉,应当重视对热风炉的技术改造,使之能提供1200℃以上高风温。
表3 影响高炉燃料比(焦比+煤比+小块焦比)变化的因素
项目 |
变动量 |
燃料比变化 |
项目 |
变动量 |
燃料比变化 |
||
焦炭 |
M40 |
+1% |
-5kg/t |
风温 |
>1150℃ |
+100℃ |
-8kg/t |
M10 |
-0.2% |
-7kg/t |
1050~1150℃ |
+100℃ |
-10kg/t |
||
灰份 |
+1.0% |
+1.0%~2% |
950~1050℃ |
+100℃ |
-15kg/t |
||
硫份 |
+0.1% |
+1.5%~2% |
<950℃ |
+100℃ |
-20kg/t |
||
水份 |
1% |
+1.1%~1.3% |
顶压提高 |
+10kPa |
-0.3%~0.5% |
||
热反应性CRI |
1% |
+2%~3% |
鼓风温度 |
+1g/m3 |
+1kg/t |
||
反应后强度CSR |
1% |
-0.5%~-1.1% |
富氧率 |
+1% |
-0.5kg/t |
||
入炉矿铁品位 |
+1.0% |
-1.5% |
生铁含Si量 |
-0.1% |
-4~5kg/t |
||
烧结矿FeO |
+1.0% |
+1.5% |
煤气CO2含量 |
+0.5% |
-10kg/t |
||
烧结碱度 |
+0.1(倍) |
+3.0%~3.5% |
渣量 |
+100kg/t |
+40kg/t |
||
烧结矿<5mm粉末 |
+10% |
+0.5% |
炉渣碱度 |
+0.1(倍) |
+15~20kg/t |
||
矿石含硫 |
+1% |
+5% |
炉顶温度 |
+100℃ |
+30kg/t |
||
矿石金属化率 |
+10% |
-5%~6% |
入炉石灰石量 |
+100kg/t |
+6%~7% |
||
熟料率 |
+10% |
-4%~5% |
送风系统热损失 |
14~16℃ |
+2.4~4.5kg/t |
||
矿石直接还原度 |
+0.1% |
+8% |
炉料分级入炉 |
|
-6% |
||
烧结、球团转鼓 |
+1% |
-0.5% |
炉料品位波动 |
1% |
2.5%~4.6% |
||
加碎铁 |
+100kg/t |
-20~40kg/t |
炉料碱度波动 |
0.1(倍) |
1.2%~2.0% |
2008年建设部公布的《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》中对烧结、球团、焦炭质量按不同容积的高炉均有具体的描述。国家环保部公布的《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(烧结)(高炉炼铁)》也有相关能耗,污染物排放标准。各炼铁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认真进行对照分析。目前,我国中小高炉热风温度偏低,炉料成分波动大是影响实现低燃料比的主要原因。总体上讲,我国焦炭灰份比工业发达国家高3%,含硫高约1.5%,是使我国燃料比的重要原因。
5.科学评价我国钢铁企业CO2排放
1)我国铁钢产量占全世界的57%左右,并且生产是以高炉长流程为主的现状,决定了我国钢铁工业CO2排放总量居世界前列,并且在短期内不会较大改善。这是由于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有较大钢铁材料供应量的支撑。
2)我国目前是处于向小康社会发展阶段,钢材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。中小企业所生产的品种、成本、地域性供应有一定优势。所以,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要有个时间过程,不能操之过急。
3)钢铁企业降低CO2排放,需要进行综合治理,要抓住几项关键的先进工艺技术,加大进行普级推广。如高风温技术,原燃料混均技术,提高焦炭质量技术,高炉高效化操作技术,提高喷煤比技术等。不要指望采用1~2项技术措施就能大幅度降低CO2排放量,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,才能实现全面解决降低CO2排放问题.
4)提高能源利用效率
充分、科学、合理利用好钢铁企业的副产煤气,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。一是要最大限度地用好副产煤气,取消企业内一切烧煤烧油的炉窑,用副产煤气去替代。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,充分利用好低热值的高炉煤气,尽量替代高热值的焦炉煤气。焦炉煤气可以提取氢气,可以用于非高炉炼铁的还原剂。焦炉煤气直接吹入高炉是有较好的节焦效果。副产煤气用于发电是不得已的行为。因为煤气—蒸汽—发电的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2%左右;即使用燃气轮机去发电,能源利用效率也只有45%。所以,我们应当大力开展焦炉煤气吹入高炉的工作。这是钢铁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CO2排放的有效措施.
延伸阅读
- 上一篇:科学对标促进钢铁企业技术进步 下一篇:我国炼铁工序能耗现状和节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