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安钢铁公司炼铁厂设备管理的回顾与展望
浏览:次|评论:0条 [收藏] [评论]
李志生 黄义志 刘保民 (迁安联钢津安钢铁炼铁厂) 摘要 本文针对我公司炼铁厂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,进行分析,汲取汇总有益之处,为同行业的设备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。 关键词…
李志生 黄义志 刘保民
(迁安联钢津安钢铁炼铁厂)
摘要 本文针对我公司炼铁厂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,进行分析,汲取汇总有益之处,为同行业的设备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。
关键词 点巡检 全员设备管理
1 引言
迁安津安钢铁公司是2003年投产的钢铁公司,是同行业中的新生力量。原有2座138m3高炉,设备装备差,连续作业率也不高,于2007年全部淘汰。2座450m3高炉于2006年1月和2007年9月陆续投产,炼铁设备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
2设备管理理念的转变
(1)2006年,第一座450 m3高炉投产,调整“责任包机”设备管理理念,推行“全员参与”的设备管理模式,专业维护、岗位操作人员相结合,分厂员工全部参与到设备管理中来,不留任何遗漏死角,实现设备的动态检查与维护,顺利渡过生产设备磨合期。
(2)借鉴上海宝钢和唐山建龙钢铁的“点检定修”设备管理模式,把公司的设备巡检制度升级为设备“点巡检”,把关键设备的点检和辅助设备的巡检相结合。
(3)严格贯彻“预防、保养为主,检修为辅”的设备管理观念。
3完善炼铁厂的设备管理制度
结合分厂属“新生力量”这一实际情况,主动借鉴同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,建立适合自己的设备管理制度,备品备件管理制度,点巡检制度,设备检修制度,设备维护、润滑、保养制度,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等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,通过制度约束新员工的设备管理工作行为。
4改造与操作相结合
分厂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深入各个操作岗位,收集最切合实际的设备技术改造信息,通过分析设备构造、和生产工艺实际需要。自2006年开始,先后对分厂的2座高炉及辅助设备进行内部技术改造达100多项:上料系统K4、K5两条皮带机丝杠拉紧装置改造为重力自动调整拉紧装置,大大提高了皮带机的物料输送能力,彻底解决这2条皮带机堆料问题;喷煤制粉系统,加装氮气保护制粉的技术改造,有效提高制粉过程的安全系数,并获得2007年天津市的同行业“技术创新”奖励。通过对新设备的不断技术改造,使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。
5加强设备技术资料管理
设备的技术资料,特别是设备凋试原始资料的管理尤为重要,关键性的设备建立起专项设备管理档案,设备的每项故障、故障的处理方法等原始数据均有资料可查。
6强化设备的使用、维护、保养管理
设备故障率的高低与设备本身的设计、结构、性能等固然有关,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设备的使用、维护和保养,针对分厂全部是新员工,没有操作经验等客观问题,分厂组织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分别开展以下工作:
(1)根据分厂设备的结构、性能、设计能力和工作环境,强化设备操作和专业维护人员的设备原理、结构、常见故障及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学习;用合理的管理制度约束操作人员的操作程序。
(2)完善、健全设备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,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。制定设备的非“常规”操作步骤,用特殊操作方式避免运行设备的故障停机。
(3)制定运行设备故障抢修预案。2009年3月份,在不减风、不影响高炉操作的条件下,仅用时40分钟更换完毕2号高炉炉顶柱塞阀油缸。
(4)编制设备维护保养标准,明确设备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维护保养职责,专人负责与多人协助相结合。
(5)把设备润滑管理工作,作为一项设备管理关键性的工作,建立适合自己的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网络,专职和兼职润滑相结合。
7良好的备件管理才能保证设备检修质量
合理的备件储备、良好的备件质量也是设备检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(1)通过实践和同行业对比的方法,确定易损备件的更换周期。
(2)新到备件,提前检验,预组装,确保上线质量。
8津安钢铁炼铁厂设备管理工作的展望
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素质,培养员工的业务素养,更进一步分析管理制度,细化各种操作标准,推进全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建设步伐。
9结束语
从2006年开始,经过4年来的探索,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设备管理模式,2008年,我分厂全年和2009年前5个月设备事故停产率为零,设备故障慢风率为零,连续20个月设备计划检修,在加强设备日常操作、维护、保养的前提下,仅仅利用工艺修补铁沟的机会完成设备的检修工作。
2008年5、6、7月连续3个月没有检修的情况下,顺利地完成了公司的生产任务。连续的高设备运转率,已经充分说明现在的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适合我厂的设备管理,而且管理效果非常显著。
延伸阅读
- 上一篇:集团财务管理与信息化 下一篇:推行目标成本提升企业价值